
扔掉
在宫廷剧里,皇上吃的饭菜往往丰盛得令人眼花缭乱,盘中佳肴层层叠叠,香气透过帘幕扑进皇城的每一个角落。可是再多的美味也不可能被一个人全部吃完,哪怕是九五之尊也难以消化如此海量的菜肴。对于那些不易保鲜、容易变质,或者只剩下一点点的残羹剩饭,御膳体系都会果断处理,不会让它们留到第二天。底下的人若想动点小心思,也绝不会把坏掉的食物端给皇上吃,以免惹来大祸。于是剩下的饭菜往往被直接甩掉,避免任何风声鹤的问题,保持宫宴的秩序与清洁。
赏赐大臣、太监和宫女
在不少影视剧中,皇帝会将自己吃过的饭菜以“恩赐”的形式赏赐给忠心的大臣,这是极高的荣誉与信任的象征。其实这部分并不是“吃完再分”的剩菜,而是在吃之前就把部分美味分给他们试尝,以示恩宠。被赏赐的大臣往往心情复杂,一方面感到荣光,另一方面也担心自己拿到的东西会有保鲜问题,常把尝过的菜带回府邸作为珍贵的晚餐。许多人往往来不及吃完就放置一段时间,最后因为保鲜不当而变质,最终只得倒掉。对于宫女和太监而言,皇上把部分剩余的菜品赏给他们,既是一种待遇与关怀,也避免了浪费。她们会在厨膳之外的小桌上细心摆放,等待立刻热起来的香气扩散开来,偶尔还会将余下的美味带回寝宫留作养身之用,既确保了人情,又使资源得到一定程度的循环利用。
展开剩余63%重新热一热,给皇帝吃!
尽管皇上尊贵无比,但在一些时期,仍要以节俭树立廉洁的榜样,因此不少饭菜在初次送上后,若有剩余就会被重新加热,留到下一餐重新端上。厨子与侍卫之间偶尔会有些使谋的小把戏,以维持体面的外观:先将皇帝偏爱的菜摆在前方,次序清晰;把他不那么中意的菜放在后排,撤下时再重新加热再上桌。历史上如溥仪这位末代皇帝,御厨往往会以不同的顺序呈现菜肴,将最受欢心的菜放在显眼的位置,以维持皇家的尊严与气势。对于那些不太合口味的菜,通常在撤下后会被快速加热再摆上案牍,以满足仪式上的整齐与面的需要,表面上是为了新鲜感,实则是在凸显皇家的体面和节制。
皇帝饭菜的地下产业链
京城的高档酒店里,常常打出“御厨亲制”的噱头来吸引食客,然而真正的御厨并不是遍布民间的传说。很多时候所谓的“御膳”,不过是把皇帝吃剩的饭菜在市场上再次包装出售。尤其在明清时期,这种现象逐渐发展成一条相当隐秘的产业链,利润颇丰。参与其中的不仅有宫女、太监,还涌现出一些走私商人和小贩,他们通过各种渠道把宫廷的剩余饭菜变成可出售的产品,形成错综复杂的市场网络。这条地下链条一方面满足了民间对“珍馐御膳”的渴望,另一方面也让皇室的饭食在社会的阴影角落里继续流转,既避免了一部分浪费,又滋生了不为人知的灰色利益。
发布于:天津市益田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